面對恐怖情人就像困在其他有害的人際關係一樣,只有去掉自己身上的鉤子,才能減少陷入受虐處境的機會,並增加自我保護的能力。

從自我療癒的角度來看,施虐或受虐特質並非特定屬於某個性別,而了解自己身上的脆弱點,目的不是要讓已經在關係中受苦的自己更加「自我責備」,反之是要提高自己覺察力和直覺,改善未來的人際關係。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114724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觀察許多因為職場適應而前來晤談的求助者,他們無法維持穩定的工作,或難以在工作上得到合適的發展,他們身上往往有著過度「依賴權威」、「缺乏自律」和「失去熱情」等特質,而這些正是發展「斜槓生涯」必備的條件,如果能在這幾個心理議題上有所突破,將可打開職場生涯的困境,多一條斜槓也變得更加容易。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114089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這麼愛你,你怎麼能不滿足於我的付出?如果把我的愛收回來,你是不是就會珍惜我、尊重我呢?」因為受傷而想要把愛收回來,透過各種方式想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愛不是「天生」或「應該」的,期待孩子可以明白自己作為父母的辛苦,這是每個父母都曾有過的內心經驗。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110281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年底到年初交界這段時間,晤談室裡比「年節焦慮」更讓人難以消化的主題,莫過於「年終考核」帶來的內心效應,不管是考績評等、升遷與否、年終多寡、加薪幅度等,考績僅代表這一年個人在團體內工作所得到的回饋,但卻常勾起我們過去在自我概念上的傷痕,並引發我們在挫折後所採取的負向因應模式。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108399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所謂「有毒母親」,指的是對孩子施加精神或肉體上的虐待,或透過束縛、過度干涉,控制孩子的人生,對孩子造成宛如毒害般不良影響的母親。坊間許多文章和書籍大多從子女的角度談「有毒母親」或是「無愛母親」對下一代的影響,需要自我療癒的主角被設定成「女兒」,但「母女」本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很多女性一開始是為了別的痛苦來晤談,談著談著慢慢發現自己在缺愛的環境裡長大,最後開始警覺到自己在親子關係裡複製著早年的母女議題,現在自己也成了「有毒的母親」。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107382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時候求助者帶進晤談室的故事,可能戲劇化到不像是真實世界會發生的事情,實際上母女間「以愛為名的控制」是瀰漫在我們生活中平凡且常見的戲碼,這些劇情都打著「我是為妳好」的名號,但傳遞給女兒真正的訊息卻是「妳不能離開我」、「妳要做我希望妳做的事情」、「妳應該成為我心目中理想的女兒」。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104017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需要去體驗競爭,更需要我們的幫助,好讓他們能在競爭中學習,透過父母在當下或事後對衝突的處理,可以藉此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自卑與嫉妒,消化對他人的攻擊慾望,同時家庭需要在衝突時建立適當的界線,維持成員間彼此的安全,例如:吵架時絕不動手傷害他人,不破壞物品等,這些規則如果大人也可以遵守,那效果會更好。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101015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們總是愛上有自虐傾向的人,而這樣的人多半有強烈情緒困擾、衝動控制不佳、容易被心情影響而失控,相愛的時候那些激烈的求愛行為,乍看之下似乎很浪漫,但若在一段長久的親密關係裡,這些具傷害性與破壞力的言行成為整個關係的基調,那必然不會是一段健康的愛情。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097381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晤談經驗裡,我發現親子或親密關係有困難的男性,他們「和母親的關係發展」大致可分為兩種走向,如果把小男孩比喻成老虎寶寶的話,他們的媽媽多半致力地把小老虎養成小貓,有些小男孩會真的順應母親的期待,真的把自己當成小貓,大量地壓抑了很多雄性本能與男性特質,長大後他們是一群表面上和媽媽相處還可以的男性。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097211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這些人神共憤,令人髮指的「受虐」或「暴力」事件背後,有的不只是一個「施虐者」或「加害者」,而是一整個孕育出「受虐與暴力的環境」,要改善大環境的問題,無法單靠助人工作者的力量,需要很多人的推動,而心理師的工作是透過心理治療,協助對方找出在家族中代代相傳的議題,讓個案幫助自己從傳承的影響力中解脫,有助於打破家庭的負向循環,提升自己的教養效能,讓問題終止在這一代。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093419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