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孩子說,人的大腦就像一個冰箱,如果一股腦把所有食物都往裡頭塞,就會出現很多狀況,像是冰箱塞太滿,要用的東西反而找不到,又或是塞太多「長大」才要用的東西,結果「明天」的東西塞不進去。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092399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考前焦慮是很自然的事情,在這個時間點不論是父母或孩子本身都會把焦點放在考試結果上,但這場戰役的重要性遠大於此。你的孩子正面臨他出生以來第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他要學習為自己的目標努力,了解自己的優劣勢,試著克服性格上的弱點,以求盡力表現,然後不論成功或失敗,都要接受最後的結果,可能是珍惜自己拿到的好牌,或是積極把手上的壞牌打好!這是培養人生態度的關鍵時機。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091953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部份的女性在選擇離婚之後,幾乎都會出現社交封閉,甚至職涯改變的狀況,有些人在處理離婚的過程中,就已經減少在自己熟悉的人際圈中活動,中斷互動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某些女人甚至讓「離婚」成為自己人生階段性的句點,離婚後到完全不同的環境過另外一種生活,不再與過去的人事物聯繫,就像壁虎的尾巴被夾住時,會斷尾求生一樣,對她來說離婚就是斷掉前半段人生以換得生存。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089283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我聽過的婚姻故事裡,蠻多女性在關係接近崩壞的時候,選擇了生小孩,讓小孩成為自己支持下去的理由,「家」變成以親子關係維繫,夫妻關係淡薄的地方。無所謂好壞或對錯,只是從某些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女人似乎總是需要依附著不同的人際關係,未婚時依賴父母,婚後依靠丈夫,婚姻有困難就仰賴小孩,不管是30歲或是50歲面對離婚選擇,要能夠跨越或適應婚姻議題,都需要培養出「獨立」的心理能力。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086018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同時間點出生的孩子,即使在同樣的家庭也會有不同際遇,而且還要考慮每個孩子天生特質,與手足間互動累積的成長經驗,在眾多因素所加乘下,每個「老大」的人生故事,就像火車走著規律的軌道,但路途上所欣賞到的風景還是因人而異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083624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受婆媳議題困擾的媳婦來晤談時焦點是婆婆,但身為婆婆的女性在晤談時多半都在談兒子,其實「婆媳」問題骨子裡是「母子」議題,一個女人會變成怎麼樣的婆婆,取決於她做母親時如何看待與兒子的分離。有些人比較放得下,走得順利輕鬆,有些人則傷痕累累,變得焦慮又憂鬱,有些人不光自己不開心,也把自己的苦牽連到家人身上。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080703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在較小的孩子出生後,常常忘了「較大的孩子其實還是個孩子」,以至於過份高估了大孩子消化情緒的能力,忘了多一點包容、陪伴和引導。如果不能站在大孩子的立場思考,沒辦法同理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到溫暖和安全,孩子如何能學會快樂分享呢?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079459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每個母親或家庭來說,「是否適合生下一個孩子」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但比起要不要給孩子一個手足作伴,身為雙親更重要的是要克服自己對孩子的愧疚感,做個有快樂有自信的父母,這將帶給孩子此生更大的影響。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077879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良好的職場人際關係需要保持「競爭」與「合作」間的平衡,過於「嫉妒」的人常只著眼於他人身上自己所沒有的優點,不但顯得缺乏自信,也會讓自己的人際關係陷入惡性競爭,缺少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反而會壓抑自己在工作上的能見度,因為除了需要競爭同一職位,或彼此利益衝突的情況之外,職場上更需要彼此合作,透過合作更能凸顯出自己在團體中的重要性,但嫉妒卻會讓人看不見這一點。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076054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青少年的家長常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和自己溝通,但其實並不是只有坐下來長談才是溝通,也不是談完之後,孩子就聽你的話去做才是溝通。她後來很心疼自己的兒子,她明白兒子不是一下子變得叛逆,而是一點一滴在生活的每個選擇裡,逐漸對自己的父母失望。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M.aspx?id=ARTL000075236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