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對自己說什麼?

偏誤思考與自我對話的力量

 

事件本身不會帶來困擾,
而是我們看待事件的觀點在困擾我們!

Men are disturbed not by things, but by the views which they take of them 

 

你同意這句話嗎?

想想看,在生活中那些讓你困擾或受不了的事情,

帶給你哪些情緒?

其他人面對這件事情也有一樣的情緒嗎?

也跟你一樣強烈地感到困擾嗎?

同樣被裁員,有的人焦慮、有的人憂鬱,

同樣被升職,有的人沾沾自喜、有的人惶惶不安,

如果真的是事情在困擾你,

那為什麼帶給每個人的影響都不一樣呢?

 

不是事情本身帶來影響,而是你對於整件事情的看法在影響你,

甚至還包括,你對於你自己的看法,也會影響你面對事件時的感受,

同樣是面對考試,當你覺得這次的內容你比較熟悉、有把握,

相較之下,這次考試你就不會那麼緊張!

所以平常你怎麼看待自己,你和自己對話的內容,

都將影響你面對問題時的困擾程度,和解決問題的效率。

 

所以想要讓「腦力」更有彈性之前,

得先認識自己平常的思考習慣,

以及了解自己是如何受到這些思考的影響。

 

思考習慣有千百種,怎麼開始呢?

認知行為治療的學者與治療師,

對於思考怎麼帶來情緒困擾有許多研究和探討,

歸納出幾種最容易帶來情緒困擾的思考習慣,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些思考習慣,

乍看之下這些想法並沒有「錯誤」的地方,

但是當事情發生時,有這些思考習慣,會讓事情對你的影響變大,

例如:讓你更加沮喪、提早緊張、或恐慌到失去方向。

檢視一下自己比較常出現的偏誤思考有哪些?

在什麼狀況下會出現?

會帶給自己怎樣的影響?

 

十二種偏誤思考  

 

參考資料:

認知治療的基礎與進階

臨床心理師資源手冊

http://www.cpsy.fju.edu.tw/handbook/handbook.html

 

模擬案例-腦力  

最常出現在傑恩腦中的偏誤思考是

「我應該」、「我必須」、「我一定要」

這類的想法,

所以當他得到新公司主管的職位時,

他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努力讓老闆覺得我值得」

「我必須快速掌握狀況」、

「我應該要以能力得到全部下屬的認同」

 

『完美主義者』類型的自我對話,

通常是催促和驅使自己變得更好,

而確實這樣的想法讓人得到無數的成功,

這有什麼不對勁嗎?

 

讓我們試著往後面想,

當傑恩有這樣的思考習慣,到了新的環境,

他不斷對自己說著「完美主義者」的諸多「應該和必須」

他在生理上進入備戰狀態,

在行動上投入大量的時間在工作上,

減少休閒和休息,

他的大腦認為現在必須戰鬥,

所以讓身體全力去因應危機(激發交感神經系統功能),

很少去儲存能量和心力(減少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

所以慢慢的,傑恩開始失眠。

 

原本瑜婷認為自己只是比較多慮,

看事情沒那麼樂觀而已,

第一個孩子出生以後,這些特質就變得不那麼簡單了,

舉例來說,如果小孩咳嗽,摸額頭體溫又比較高,

她會立刻對自己說

「糟糕!如果孩子發燒不退,該怎麼辦?」

「如果發燒不退,腦子燒壞了,孩子的未來該怎麼辦?」

隨著第二個孩子出生,工作責任又加重,

她總是認為「我不可能又工作又當兩個孩子的好媽媽」

「我永遠都不能輕鬆一點」、

「我已經試過所有的方法和先生溝通,他完全不可能幫忙我」

 

『煩惱者』型的自我對話通常是「如果XXX,怎麼辦?」

而且多半都預想到最壞的情況,災難化的思考方式,

這會助長面對問題時的焦慮程度,

而『受害者』型的自我對話常會出現「我不能」、「完全沒有...」等

總是「強調事情不好的一面」、「忽視事情好的一面」,

或「全有全無」的認為「如果沒有完全解決,就是一點用都沒有」

這會讓自己在面對問題時,非常容易沮喪、憂鬱。

ps:若想對「自我對話」有更多了解,請參考焦慮與恐懼自我療癒手冊ch8

 

思考習慣和自我對話會影響你的情緒、生理和行為,

現在就檢視一下自己有哪些習慣和對話吧!

『覺察是一切改變的開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惠萱 的頭像
    惠萱

    心理師與女人的聊心室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