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與應用  

如上圖所示

當我們要增進心理能力時

可以在平常養成滋養保存心理能力的習慣

然後在面對壓力時適時地應用相關的技巧

 

首先要談的是精力

回顧我們兩位虛擬的主角

他們在精力的部份是怎麼樣的呢?

 

模擬案例-精力  

 

瑜婷是蠟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

早起晚睡,平日又沒有自己的時間,

開始出現肌肉酸痛的狀況。

傑恩剛換新環境工作,原本的作息改變,

又因為升職的關係,時間和精力大量投入工作,

開始出現失眠問題。

 

忙碌、休息不足造成的肌肉酸痛

與工時過長,造成不易入眠、睡不安穩的問題

可能與焦慮帶來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有關

大腦認為主人正在面對危機

所以讓身體變得警覺、充滿能量

如果把身體比喻成「比賽中的汽車」

交感神經讓汽車『不斷加速』

速度愈快,踩煞車就愈難、愈久

如果沒有足夠的放鬆、 讓副交感神經發揮功能,

睡眠自然就會被影響

必要時甚至需要抗焦慮或安眠藥物來幫自己煞車。 

(更多與自律神經相關的資訊,可以參考『壓力之多少』系列文章)

 

面對壓力時的放鬆習慣

 

以下介紹的是傑克遜肌肉放鬆法,

每天只要花十到十五分鐘的時間練習,

有睡眠困擾的人可以特別在睡前練習。

 

透過肌肉的用力『拉緊』與『鬆弛』開來的過程,

讓身體熟悉『肌肉放鬆的感覺』並提高對肌肉的敏感度和控制力。

拉緊的時候,只要你覺得力氣已經用盡了,你就可以開始放鬆;

放鬆的時候,要停留比較久的時間,

同時有意識地告訴身體「記住肌肉放鬆的感覺」

 

下面有共有八個動作,你可以選一個椅子採坐姿進行

 

雙手抬起來,抬到水平的位置。然後用力向前伸直,再用力握緊你的拳頭,繼續用力伸直,當力氣用盡,你慢慢的放鬆下來,慢慢的放鬆下來,把你的雙手慢慢的放到你原來的位置上去,繼續放鬆,繼續放鬆,一面放鬆一面注意去感覺你的肌肉,你會發現它慢慢的鬆弛開來。

 

用力把眉毛往上揚把額頭的肌肉用力的拉緊,用力拉緊,力氣用盡後,可以慢慢地把它放鬆下來,一面放鬆,一面繼續感覺你額頭的肌肉,你會發現它慢慢的放鬆開來。

 

閉起你的眼睛,用力閉起眼睛,再把眉頭皺起來,把鼻子也皺起來,把嘴巴也往中間拉緊,繼續用力,力氣用盡後,慢慢地把它放鬆開來,一面放鬆,一面注意去感覺你的臉部,你會感覺它慢慢的鬆弛,放鬆,。

 

請你用力咬緊牙齒。用力咬緊牙齒,繼續用力,更用力,請慢慢的放鬆下來,一面放鬆,一面注意去感覺你的肌肉,你會發現,嘴巴旁邊的肌肉慢慢的鬆弛開來,。

 

用力張開你的嘴巴,用力張開,張的越大越好,再把你的舌頭用力的抵住下面的門牙,用力抵住下面的門牙,繼續用力,繼續用力,好,現在請你慢慢的放鬆,一面放鬆,一面注意去感覺你的肌肉,你會發現它慢慢的鬆弛開來,放鬆開來。

 

現在請你稍微地把身體坐正,然後用力的把你的頭向下壓讓你的下巴能夠靠到你的胸前,再用力地把肩膀向後拉,把胸部挺出來,繼續用力,更用力,好,請慢慢的放鬆下來,恢復原來的姿勢,慢慢的放鬆下來,你會發現你頸部的、胸部的肌肉都慢慢的放鬆開來。

 

現在身體坐正,然後用力向後彎腰,把頭部也向後彎,用力向後彎,眼睛向後看,繼續用力,更用力,好,現在請你立刻坐正,然後作兩個深深的深呼吸,作兩個深深的深呼吸,好,然後慢慢的放鬆下來,恢復原來的姿勢,你會發現你頭部的肌肉、背部的肌肉都放鬆開來。

 

你的腿、你的腳,以及你的腳指頭都用力向前伸,用力向前伸,繼續用力向前伸,繼續用力,更用力,好,現在請你慢慢的放鬆下來,慢慢的放鬆下來,一面放鬆,一面注意去感覺你腳部的肌肉,你會發現它慢慢的鬆弛開來,放鬆開來,繼續放鬆開來,讓你全身的肌肉都放鬆開來,繼續放鬆,放鬆。

 

現在請你輕輕的張開眼睛,輕輕的把身體動一動,然後再做你要做的事。 

 

每天花十分鐘練習,持續三個月之後,

可以讓放鬆變成身體的習慣,對於壓力調節很有幫助。

 

PS: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每年會製作

「身心放鬆技巧」CD或DVD(有示範動作)供民眾免費索取

上述肌肉放鬆逐字稿即是摘自於此

心理衛生中心也會定期舉辦各式各樣增進心理健康的團體

http://mental.health.gov.tw

 

 

平常的滋養:增加正向活動

 

面對壓力時透過「放鬆」來保存精力

是讓人從「-」變成「0」

平常還要有可以帶來「+」分的活動

讓生活更有品質

也會增加抗壓力和挫折忍受力

 

假想一下,如果我建議瑜婷與傑恩

找點快樂的事情來做

你覺得他們會說什麼?

答案可能有非常多

但不外乎「沒時間」、「沒力氣」、「沒有伴」

其實增加正向情緒的活動

不一定很耗時、費力或非得呼朋引伴

下圖可供你參考的「愉快活動分類表」

 愉快活動分類表一 愉快活動分類表二  

PS:愉快活動分類表摘自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的老師與心理師

所編制的「憂鬱症的認知行為治療-臨床心理師資源手冊」

http://www.cpsy.fju.edu.tw/handbook/handbook.html

裡面還有許多有用的工具可以參考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惠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